黄芽汤的配方及功能,理论依据
一、配方组成
黄芽汤基础方由以下四味药材组成:
人参(或党参)、茯苓、干姜、炙甘草
注:人参可替换为党参,适用于不同体质需求。
二、核心功能
健脾和胃
通过人参(党参)补气生津、干姜温中散寒,改善脾胃虚寒导致的食欲不振、腹胀及消化不良。茯苓利水燥湿,缓解湿困中焦引发的舌苔厚腻、大便黏腻。
补气安神
人参配伍甘草调和药性,增强补气效果,改善因中气不足导致的乏力、头晕及失眠。
利湿疏肝
茯苓与干姜协同祛除寒湿,党参疏解肝郁,对肝胃不和、气滞症状有调理作用。
增强体质
药材协同提升免疫力,适用于寒湿内滞、易胖体质人群。
三、理论依据
中医经典理论
源自清代黄元御《四圣心源》,以“中气学说”为核心,认为脾胃为气机升降枢纽,中气衰败则脾胃虚寒、湿浊内停,需补火燥土以复中气轮转。
组方配伍原理
人参:补脾益肺,推动中轴气机运转;
干姜:温阳散寒,化解湿浊;
茯苓:利水渗湿,健脾宁心;
炙甘草:调和诸药,固护中州。
临床应用验证
现代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(脾虚气滞型),通过加减配伍(如加陈皮、焦三仙等)改善嗳气、纳呆等症状。
四、注意事项
禁忌:阴虚内热者不宜。
疗程:轻症7-14天,慢性症状需2-3个月或更长。
饮食配合:用药期间忌生冷油腻。
中国“体重管理年”政策解读与实施进展(2024-2026年)
活动背景与目标
政策背景
中国超重/肥胖人群已突破5亿,成年人超重率34.3%、肥胖率16.4%,每年因肥胖引发的医疗支出超8000亿元。
肥胖是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,被列为国家公共卫生优先干预领域。
核心目标
通过三年行动(2024-2026年),建立全民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,普及健康生活方式,改善部分人群体重异常状况。
推动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,降低医疗负担,助力“健康中国2030”战略目标。
二、实施框架与措施
多部门协同机制
由国家卫健委牵头,联合教育部、体育总局、中医药局等16个部门共同推进。
职责分工明确:
教育部门重点防控学生肥胖,推行“一减两增一调”(减少进食量、增加运动、调整饮食);
体育部门扩大健身场地,推广科学运动指南;
中医药局开发针灸、艾灸等减重适宜技术。
全人群全周期管理
重点人群分类干预:
孕产妇:孕期体重监测与营养指导;
儿童青少年:校园肥胖防控与运动课程强化;
职业人群:工间健身与膳食管理;
老年人:低强度运动与代谢调理。
工具普及:推广“一秤一尺一日历”(体重秤、腰围尺、健康日历)等家庭健康管理工具。
三、地区实践与创新
地方特色模式
成都:69家医疗机构开设减重门诊,中西医结合治疗(如针刺、刮痧)与多学科协作(内分泌科+营养科+心身医学科);
杭州: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人体成分分析仪,提供个性化减重方案(含食谱、运动指南),半年减重30斤案例已验证成效;
山东:启动“医护带练+患者跟练”模式,组织八段锦、趣味运动等住院患者活动。
数字化赋能
浙江省开发“数字健康人”智能应用,为超重人群生成个性化营养和运动方案。
四、专业支持与科学指导
权威技术文件
发布《成人肥胖食养指南(2024年版)》《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(2024年版)》,细化地域化食谱(如西北地区低脂高纤维饮食建议)。
基层医务人员配备《体重管理健康教育指导要点》,强化社区健康宣教。
专家建议
饮食调控:控制能量摄入,增加深色蔬菜和粗粮,规律三餐;
科学运动:成年人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+2-3次抗阻训练,减少久坐。
五、成效与挑战
初步成果:全国超重肥胖增速放缓,慢性病高危人群健康意识显著提升;
现存难点:长期行为改变难度大,城乡及区域健康资源分布不均。
政策文件索引
核心文件:《“体重管理年”活动实施方案》(国卫医急发〔2024〕21号);
配套指南:《高血压/糖尿病营养与运动指导原则》《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防控十要义》。
----------理论依据来源于网络,请酌情参考!
备案号码:鲁ICP备2022007987号-1 [网站管理]